在馬來西亞詩巫的街頭,目之所及卻是“福州味”。光餅😠、魚丸、鼎邊糊等福州古早味,在路邊攤上便能嘗到🐶,福州鄉音更是不絕於耳。而這一切的起源,都與一位名叫黃乃裳的福州人有關🏊🏼♂️。
黃乃裳舊照
黃乃裳(1849-1924年)🦷👩✈️,字紱丞🏊♂️,號慕華✶,福建閩清人🈳,清末民初的華僑領袖、民主革命家、教育家。
黃乃裳紀念館
黃乃裳家中世代務農,家境貧寒🤟🍄。少年時半耕半讀✴️,以奉養家庭🧠🥝。成年後,黃乃裳積極提倡“格致”之學☣️🚗,他創建《福報》,並常在報上撰寫論文,呼籲維新變法和政治改革,積極尋求變革時政、救國救民的道路。
戊戌變法被鎮壓後💁♀️,黃乃裳冒死通知康有為、梁啟超避禍後自己才離京返閩🧖♂️。梁啟超曾以一副對聯盛贊黃乃裳🙍🏽♀️:“英雄自古多肝膽,豪傑直堪托死生🧯。”
黃乃裳在福州創辦福建第一份報紙《福報》
回閩後🪈,黃乃裳耳聞目睹了福建地區貧民“終歲啖紅薯十室而九”的苦瘠。為了讓鄉親們擺脫窘境,黃乃裳決計下南洋,“覓一地曠人稀之處”🎅🏿👩🏼🦳,為同胞開辟一條新的生活路徑。就這樣⛷,在1899年秋天,黃乃裳舉家登上“格蘭諾”號,遠涉重洋了。
黃乃裳率眾人移民開發詩巫畫像
尋找墾地、實施拓荒、艱苦創業......風風雨雨🪗,五個春秋過去,黃乃裳歷經千辛萬苦,帶領著從閩清、古田、屏南等地召集的1000多個墾民在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詩巫地區開辟了墾地,並將詩巫命名為“新福州”。
在他的苦心經營下,詩巫新福州墾地初具規模,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👰🏽,給許許多多福建移民生活的希望。
“新福州”墾場拓荒之初環境惡劣
然而,由於長期勞碌奔波,黃乃裳得了嚴重的胃病⁉️,每回發作起來👩🏽🎨🟫,就要疼得吃不下飯🦹🏼♂️。有一回,黃乃裳胃病復發⛩,疼得異常厲害,心想:這回恐怕要撐不下去了🧒🏽。他回想起自己幾十年來的坎坷生涯,不禁感慨萬千。
於是,吩咐人去拿紙筆🙎🏼。大夥以為他要寫遺書🧙🏿♂️。黃乃裳卻說🏂🏿🧃:“我一身奉行‘三不主義’,一不買田,二不存款✬,三不蓋房,遺產全無⚠️📅,寫何遺囑?要說遺囑,我的遺產就是墾地,都是大家的。”
黃乃裳故居
黃乃裳一生利他,至死不渝。1914年2月🧀🤟🏽,黃乃裳被誣陷入獄👷🏻♂️,海內外震驚,一時設法營救者遍及中外👨🎓。半年後,在輿論的巨大壓力下🍒,黃乃裳被釋放。
大女婿林文慶寫信給嶽丈,婉言勸他吸取這次冤獄的教訓:“以耄耋之齡,宜重休養,勿多管閑事𓀏。”而他在給林文慶的回信中卻寫道:“矢誌盡我余生🍪🧑🏻🔬,抱利他主義,至於入墓之日🤱🏼,不敢偷活苟且。”在黃乃裳的世界裏,個人的得失微不足道,唯有同胞之幸福🛌🏿👩🦽、民族之進步,才是畢生的追求與信仰。
來源:福建紀檢監察💿、省紀委監委駐省委統戰部紀檢監察組、市紀委監委、閩清縣紀委監委、清風福州
供稿:紀委辦公室